2023年中国大陆人均GDP是1.264万美元,虽然这几年获得感有所下降,但是总的来说,在距离发达国家的门槛越来越近,但是这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从人均接近1.3万美元,到以后人均超过三万美元,赶上日韩台这样的东亚经济体股票配资精选,我们的生活水平会有显著变化和提升么?
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其实基本都有各式各样的问题,
比如美国是医疗费用昂贵,而欧洲相对就好不少;
比如欧美是大量引进移民导致治安差,最近英国就在爆发针对移民的骚乱,而东亚的日本韩国台湾就好不少。
最近又继续研究了下台湾的生活水平,感觉有一些新的想法。
台湾是最近几年一直很火的一个话题,实际上我几个星期前写的一篇文章,阅读量竟然高达百万以上。
总感觉台湾统一的时间在越来越近了
对于台湾,我一直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从薪资水平来看,对岸不管是平均值,中位数值还是最低工资水平,无疑都高出大陆不少,毕竟对岸从2021这一年开始已经是一个人均三万美元的经济体。
但是大陆网友似乎很多认为台湾的实际生活水平没有那么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的看法如下,受制于台湾的制度问题,高收入并没有有效的转化为高生活水平,注意这个制度并不只是政治制度,而是包括经济体系,民生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
首先,台湾人的收入水平是高于中国大陆的,尤其是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是优势最大的。
从2024年1月1日起,台湾把每月基本工资调整为最低27470元新台币,每小时基本工资调整为最低183元新台币。按照4.4625元的汇率,对应就是6155.7元人民币,小时工资最低就是41元人民币。
对比深圳在2024年6月的现在,月最低工资为2360元,小时最低工资为22.2元,分别只有台湾的38.3%和54%。
就是是中国大陆最高的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也仅为2690元,最低时薪为24元,也分别只有台湾的43.7%和58.5%。
也就是说,台湾当前最低薪资,远高于大陆所有城市,即使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上海,也仅有台湾的四成。
另外台湾这个最低薪资标准对于在台湾工作的几十万越南,印尼等外籍劳工也适用,除了搞家政的外籍劳工适用最低每月2万新台币(4481.8元人民币)的工资外,在工厂,工地和其他地方工作的外籍劳工(台湾官方叫移工)最低薪资也依照这个每月最低6155.7元人民币和最低时薪41元人民币的规定。
因此我相信如果台湾开放大陆人过去工作,相信会过去不少人。
实际上根据台湾劳动部统计,2024年1月在台湾工作的移工人数竟然已经高达75.6万人!这是老龄化社会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
但是另一方,受制于制度劣势和资源劣势,台湾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超过中国大陆。
这个制度不是单纯的说政治制度,而是各种政策。
吃穿住行玩五项,吃穿方面两岸我认为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这个就不说了。
就以水果为例,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中国大陆水果产量高达3.1296亿吨,按照2022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41175万人,人均水果产量为221.68公斤。
而根据台湾农业部官网的粮食供需年报(该年报考虑了进口和出口),2022年台湾人均水果供给量为115.21公斤。
人均肉类供给量台湾要高一些,2022年台湾人均供给量为87.5公斤,中国大陆人均肉类消费量是70公斤,总体差不多的水平,因为供给量到最终消费还会有些损耗。
人均水产类供给量台湾为31.0公斤,而根据2022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中国大陆人均水产产量为48.63公斤,老实说连人均水产供给量中国大陆也要高不少,我有点意外。
总的来说,我认为吃的方面两岸没啥差距,如果考虑食物的丰富程度,中国大陆恐怕还更胜一筹。
住的方面,姑且认为是基建和住宅,
我认为台湾的基建和住房老旧程度是没有办法和大陆的城市水平相比的,不仅仅是无法和一二线城市相比,三四线城市的基建和住房都普遍优于台湾的水平。
有兴趣的可以在抖音搜一下合肥的全球最大城市公园“骆岗中央公园”,面积高达12.7平方公里。
而更让我吃惊的是河南省许昌市的中央公园,这在全国都是规模巨大的公园,沿着公园走一圈有差不多10公里,许昌中央公园南北长4.8公里,宽330米,而纽约中央公园长约4公里、宽约0.8公里。
还有网友做了个许昌中央公园和纽约中央公园的对比,在这么一个城市还有如此大的中央公园,确实基建水平不一般。
就拿高铁来说,
台湾的高铁总里程350公里,其中还有一小段只有130公里的时速,其余段也只有300公里时速,不如大陆最快的350公里设计时速。
而中国大陆2023年底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铁里程已经达到了4.5万公里,也就是即使论人均高铁长度台湾也不如中国大陆。
再比如作为城市常见景观的摩天轮,整个台湾最大的摩天轮直径就50米,而这在中国大陆根本排不上号,中国大陆100米以上的摩天轮都有十几个。
大陆民众去台湾旅游感受到的台湾基建和住宅的老旧,落伍是非常直观的,这个感受不仅仅是来自一二线城市去台湾旅游的居民,同样也来自三四线城市去台湾旅游的居民。
我老家在西部省份三四线城市,但是城市新建小区的游乐设施,花园,游泳池等早已非常常见普遍,而室内装修也和一线城市居民家中没太大区别。
这么说吧,但凡是大陆城市居民,到台湾人的家中做客,不会有任何的震撼,反而会觉得台湾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不过如此。
目前大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主要是农村的居住条件要差不少,尤其是农村的厕所没有达到城市的水平。
在2014年太阳花运动期间,我在海外查看了大量的视频,
其中不少就是记者到参加运动的学生家里采访,
我的第一感受是这些学生住的房子怎么普遍这么老旧,室内的装修怎么这么差,相当于大陆的老旧小区水平,当时还想太阳花是不是因为经济问题,民进党利用了台湾年轻人对经济的不满。
后来觉得不单是经济问题,跟台湾殖民时期的亲日势力在战后没有得到彻底清理也有关系,像台湾拍的那些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电视剧,甚至把日本殖民时期的建设写进台湾教科书,这就不能用经济问题来解释了,
而亲日势力是天然反中的,反中意识形态是主因。当然这里不扯远了。
不管是谷歌街景,还是油管上的各种街景视频,都能看出台湾的基建和住宅已经陈旧化,而对岸的政府似乎对于搞城市翻新并没有那么大的热情,可能是因为没有GDP增长的压力?
在行的方面台湾人可以说就更惨了,高价低配。
台湾的汽车很贵,电动自行车也很贵,
最近我看了一些台湾的车评自媒体评测中国大陆电动汽车的视频,下面的评论都是各种为什么不开放大陆电动汽车进台湾,现在台湾人买的车又贵配置又低。
在中国大陆早就已经上市的特斯拉model 3,居然在2024年4月才在台湾上市,5月才交付,不同版本价格高达166.99万和199.99万新台币,即使按照最近人民币升值后大约4.53的汇率,也分别相当于36.88万和44.17万人民币。
这在中国大陆简直不可想象,model 3在中国大陆官网不同配置价格为23.19万,27.19万和33.59万人民币。
综合下来台湾的model 3不仅晚上市了几年,车价竟然高出大陆60%还多。
这背后是因为台湾本来对汽车就征收高额的货物税和营业税,合计达31%,另外要保护本土的汽车工业,当然了就是那家著名的裕隆集团,因此台湾对进口汽车征收17.5%的关税(注意不是成本价的17.5%,而是累乘法,也就是加征了31%的货物税和营业税之后的17.5%),而车价超过300万新台币的还要再收10%的奢侈税。
同时呢,台湾本土的裕隆集团在汽车方面又不争气,当年著名的纳智捷就是该集团旗下的品牌。
当然,由于台湾人的收入水平以及家庭存量财富水平仍然高于中国大陆,所以如果看汽车拥有率,还是高于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2024年6月底3.45亿辆,2023年年底人口14.1亿人,每100人有汽车24.5辆,
台湾2024年5月底862.79万辆,2023年年底人口2342.04万人,每100人有汽车36.8辆。
也就是说人均GDP是中国大陆的两倍多,但人均汽车保有量仅比整个中国大陆高50%左右。同时在售车型比大陆落后了几年,台湾人也必须花着更为昂贵的价格卖更低的配置。
如果说汽车方面,虽然台湾的车价贵,而且车型老旧,但是收入也更高,因此总体汽车保有量还是可以,那在摩托方面,台湾就算很惨了。
台湾的摩托车非常昂贵,我自己在深圳也有一辆电动自行车,买的时候3000元人民币左右,充一次电可以跑大约四五十公里,一个星期充一次电,平时送孩子上学,自己到地铁什么的很方便。
而在台湾,电动自行车动辄两万人民币以上。
2015年6月,台湾的知名品牌gogoro 正式公布 Smartscooter 的价格,两种版本分别是 12.8 万元新台币和 13.8 万元新台币,按照当时的汇率算下来起始价要到人民币 25000 元以上(按现在的汇率更贵),而同年小牛电动在北京发布的电动自行车,仅为3999 元和 4999 元。
更要命的是,gogoro的车是换电的,不能充电,换电池还要收费,
当时公布的无限量更换电池的费用是每月 899 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 180 元),也就是每个月还要花180元人民币在换电池上!
当然在刚上市时,有买车送两年电池月租费的优惠。
而在2024年第一季度,Gogoro JEGO发布了入门级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68km/h,双电池版本官方续航里程119km(当然这个续航里程要满足各种条件才能达到),这款车在台湾网友眼中以便宜著称。
那么有多便宜呢?
单电池版新台币57,980 元,双电池版59,980 元,约合人民币1.31万元和1.36万元,而台湾人月工资中位数为9000多元人民币,竟然要差不多一个半月的工资。
当然了,台湾政府对这个台湾人常用的代步工具有补助,而在扣除各种政府给的补助后,最低入手价也要新台币21,180 元和23,180 元,也就是4800元人民币起!依然要花半个月工资。
而在中国大陆,被定义为便宜的电动自行车,其价格得到一千多人民币才能被认为是便宜。
根据台湾网络论坛的评论,这个2月29日 才上市的车型,截至 3月25日订单冲破 3446 台。
不仅如此,这款被定义为便宜的车也还要收换电费用,单电池版本每个月换电需要199元新台币,算下来一个月要大约40多元人民币。
即便如此,很多台湾网友看到这个数字还是觉得很便宜,因为之前的车型换电费用每个月要899元新台币,换成人民币要200多元了。
看一下下面的配置,避震,全LED车灯,加长舒适坐垫,超宽脚踏空间,置杯架,前挂钩,飞旋踏板,5000公里保养一次的马达,一键倒车.....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居然一个廉价版卖一万多人民币这么贵。
至于玩的方面,中国大陆可以玩的地方远远比台湾多,这个没什么好比较的了,从自然风光的九寨沟,赛里木湖,喀纳斯,大小兴安岭,川西318国道,三沙南海海滩,虎跳峡徒步,黄河壶口瀑布,
到现代景观的三峡大坝,航天发射中心看火箭发射,上海的外滩,贵州天眼,
再到历史人文的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三星堆,马王堆汉墓,越王勾践剑,清明上河图,我觉得是没有办法比较的。
当然,说起旅游中国大陆比较差的地方还是有,比如云南的旅行团宰客,藏区的敲诈勒索游客现象等等,
但总体就玩而言,中国大陆肯定是胜过台湾的。
总体吃穿住行玩五项,我觉得台湾作为一个人均三万多美元的经济体,并没有在任何一项有明显的超过中国大陆。
如果一定要说哪里有明显比中国大陆好的地方,我仔细想了下,
可能有三点:
1:收入水平尤其是底层高于中国大陆,台湾中位数收入能达到9000多接近一万人民币,但这个月入9000多人民币的收入,不仅在一线城市不会被认为是高收入,在二线城市也不会觉得是高收入。
底层收入不错,最低薪资超过6000元人民币,这个领先很多。
2: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小于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的农村生活水平,除了浙江和珠三角等少数地方外,普遍还是不太好,连厕所还没有普遍实现水洗化,很多还是旱厕,卫生情况堪忧。
3:地区发展差异小于中国大陆,台湾岛南北最远距离也不到四百公里,即使从最穷的地方到最富的地方打工,回家总体很方便,较难像中国大陆这样出现跨越几千公里打工,一年到头难得回次家,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很少见到父母的情况。
看到这里,本文其实并不是说台湾,而是让我想起了中国大陆的情况,从2023年的人均1.26万美元,到以后的人均突破三万美元,我们的生活水平--吃穿住行玩会有明显提升吗?
我的答案是,如果我们不在住的方面突破东亚模式的限制,那么很遗憾,我觉得对于目前的一个城市中产居民来讲,不会感觉到特别明显的变化。
假设有一天,我醒来后发现出生在十几年后的中国(比如2035年),此时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了三万美元,那么我的生活相比2024年会有很大变化么?
吃和穿的问题在2024年早就解决了,想吃啥就能吃啥;
行的问题2024年已经早已解决了,高铁,飞机,自驾很方便了,而且高铁和机场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出门的治安也很安全了;
玩的话我相信2035年会更好些,主要是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出去玩会更舒心,各种黑旅行团之类的会更少,但是我觉得总体旅游体验跟今天比不会有质的飞跃,毕竟现在自由行总体也还舒心。
我觉得可见的变化最大的会是中国落后地区的生活水平会提升,
比如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会有较大提高,包括居住环境,水洗化厕所普及等等。
但我觉得光是这点还是不够的,要增强全体国民的获得感,我觉得从人均一万美元到三万美元以上,有两件事情是必须做的,
一是大力提升居住的品质,
二是大搞新三线建设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
对于中国大陆居民来讲,我觉得最大的生活水平提升空间还是来自于住,
在这方面下功夫,可以实现第二次城镇化,再一次带动经济高速增长。
下面的图是北京居民家庭居住构成情况,有59%的居民居住是一居室,两居室或者筒子楼之类里面。
居住在三居室的单元房里面的占比19.2%,这已经是住的比较好了。
七普北京的生育率低到只有0.87,不是没有原因的,孩子生出来住哪儿。
我总结扩大土地供给,提高别墅和低密度社区比例的好处
1:显著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现在吃穿住行玩五个基本项,其他四项我国已经不输发达国家,但唯有住这项,和欧美相比有明显差距,尤其是和北美澳新比,别墅和低密度社区比例明显偏低。
2:极大的刺激消费,家庭住户拥有了更大的居住空间,更多的私人车位,会带来明显的对家用电器,家具,装修,汽车的消费增长和需求,扩大本土工业品的市场。
3:进一步带动新能源转型,独栋房屋更有利于安装屋顶光伏和户用储能产品,刺激国内市场带来更多的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
屋顶光伏一年发电上千度,可以有效的提升家庭使用绿电比例;
户用储能夜间充入便宜的电力,消耗过剩的电力,白天电价贵的时候放电,居民得到了好处,电网也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
4.帮助提升生育率到合适水平,改善人口结构,避免人口老化经济长期不增长,养老金不够用。
举个例子,生育率的提升,少数愿意生多个孩子的家庭非常重要。
欧美都不乏这样的家庭,一个家庭就有五六个,六七个甚至八九个孩子,极大的弥补了生育率的下滑,梅尔吉布森和他第一个老婆就生了7个孩子。对于少数愿意多生育的家庭,不能让住房成为限制。
这个道理,对于普通的家庭也是一样,很多家庭就只有两室一厅,如果有一儿一女,夫妻俩一间房,儿子女儿各一间房都不够住。
另外就是非常重要的,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搞新三线建设,这个在增量财富增速逐渐减小的情况下,新三线建设会大大的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再分配,也可以极大的提高生活水平,
一个在一二线城市月入1万人民币的外来的无房年轻人,其生活水平是一般的,但如果这个月入1万人民币的岗位是在他的家乡,那么他的生活水平会有质的飞跃。财富总量没有变化,但是国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这就是新三线建设的意义。
这个之前已经有多篇文章提过了,不再赘述。
新三线建设与年轻人的希望
这几年是全国二三四线区域的关键机遇期
在以前,我写过多篇文章,我一直觉得东亚模式长期是缺乏竞争力的,体现在居住住房方面品质低,而付出的成本高,教育和工作竞争方面高度竞争激烈内卷眼中,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没有一个能逃掉低生育率的宿命。
但中国大陆不一样,我们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也有中央政府可以平衡区域间发展差距股票配资精选,是有条件可以逃脱这个宿命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专业配资实盘观点